近年來有個有趣的現象,無論哪行哪業,周期性的變化越來越快。
汽車行業亦是如此,短短幾年間可以誕生上百個汽車品牌,隨著流量的增長,各個都成為了『網紅』。轉瞬之間,不少品牌卻又直接或間接地退出了歷史舞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帶走一片云彩。只能感嘆大江東去,浪淘沙,似乎『網紅』是很難逃過周期的審判。即將過去的2024年,在國際環境、國內政策、消費結構重組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下,汽車行業充滿著動蕩和不確定。然而,2024年又是充滿宿命感的一年,比如是中國全面開啟汽車合資經營的40年,同時也是豐田進入中國的第六十個年頭。
回溯60年前,那時的中國汽車工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汽車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還是稀罕物件。而豐田在1964年首次將皇冠轎車帶到中國,開啟了在中國市場的漫漫征程,也仿佛一把鑰匙,打開了國人對于『豪華轎車』認知的大門。60年間,豐田與中國汽車工業深度交融,不僅帶來了眾多經典的汽車產品,像皇冠、凱美瑞、卡羅拉等車型深受消費者喜愛,走進了千家萬戶,還將先進的生產理念、技術以及成熟的管理經驗引入中國。例如,『豐田精益生產方式』被引入后,對中國制造業產生了深刻影響,眾多中國車企學習借鑒,推動了自身生產模式的革新與發展。同時,豐田通過與一汽集團、廣汽集團等合作,成立了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兩家整車廠,構建起日趨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助力中國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此外,其在汽車售后服務領域開設維修服務中心、培養專業維修人才等舉措,也為整個行業的專業化發展貢獻了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豐田見證了中國汽車市場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全過程。一句『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廣告語,恰恰道出了豐田的造車之魂,指明了其造車之道。今天,我們站在2024年年末的這個時間節點,一起來看看豐田是怎么在中國造就了60年的『持續爆款』。
初見皇冠,技術切入,結緣中國
豐田與中國的緣分還要回溯到1964年的廣交會,彼時豐田皇冠轎車首次亮相在國人眼前,其優雅的外觀和先進的配置,讓它一出場就備受矚目。據說,在那次廣交會上,有一位中國顧客一口氣買下了10輛皇冠。車展直接成單,這事兒放當時并不多見。一見鐘情,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此后,改革開放的春風為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汽車產業自此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開始逐步與國際接軌。1978年6月,一汽考察團訪日,對豐田生產線進行了全面考察,這一舉措開啟了中國車企對豐田模式的全面學習之旅。時間來到1981年,豐田 『精益生產之父』大野耐一訪問一汽,并指導建設兩條模范生產線。后續還通過巡回學習講座等方式,在國內掀起了學習精益生產的熱潮,讓精益生產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并逐步滲透到整個制造業,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在生產管理方面的進步。
『豐田精益生產方式』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強烈的反響,是因為它有著諸多顯著優勢。與當時傳統生產方式相比,『Just in Time』在人力資源利用方面表現卓越,通過消費者的有效拉動,能將典型的『成批與排隊』生產系統轉化為連續流動,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極大地縮短生產時間。在產品質量方面,精益生產也有著出色的表現,產品品種更貼合市場需求,生產過程中的廢品率以及工傷事故率都會下降。在新產品開發上也獨具優勢,采取并行工程的產品設計與開發模式后,研制周期大幅縮短,研制費用至少降低了三成,并能使產品具備良好的工藝性和標準化程度。此外,精益生產追求零庫存生產,盡可能減少在制品庫存,這大大降低了資金占用,縮短了生產周期,成品庫存與制造成本也隨之降低。可以說,目前精益生產方式,已經深深地扎根于中國汽車產業,并逐步滲透到整個制造業當中,成為眾多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法寶』,對中國汽車乃至制造業生產模式產生了深遠且持久的影響。可以看出,以一款產品為起點,引入技術為切入點,豐田與中國汽車工業的緣分正式開始,這個階段并非轟轟烈烈,卻是默默埋下了一顆種子,而且,還埋得很深。
爆款的基石,全產業鏈按下『加速鍵』
隨著時間的推移,種子慢慢地生根發芽。1998年,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作為豐田在中國的首個整車制造企業,有著非凡的意義,開啟了豐田在中國合資生產的新篇章,為后續更深層次的產業拓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豐田極具前瞻性地開始在中國布局零部件產業,展現出其對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堅定決心。當時,豐田選擇在天津、上海、昆山、成都等地紛紛建立起了30余家合資零部件企業,涉及汽車內部和外部飾件等各個領域,構建起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體系。為了確保這些零部件企業能夠高質量地運轉,豐田還從日本本土派駐了大量技術和管理專家,他們將豐田先進的生產技術、嚴格的質量管控標準以及高效的管理經驗帶到中國,不僅幫助這些企業迅速提升了生產制造水平,還為中國本土培養了眾多專業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人才,有力地完善了豐田在中國本土的產業鏈,使其產業布局在深度與廣度上都得到了極大拓展,也為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零部件配套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WTO,逐步在國際舞臺上展露實力,豐田與中國汽車產業的合作也在進一步深化。2003年9月,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憑借著豐田的先進技術以及一汽集團的強大影響力,一汽豐田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不斷發展壯大。一年后的 2004年9月,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現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至此,『南北豐田』的格局正式形成。隨著這兩家合資整車制造企業的先后成立,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愈發完善,市場覆蓋面不斷擴大。它們充分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將豐田旗下的多款經典車型引入中國并進行本地化生產。而從前瞻性布局的零部件產業鏈,到『南北豐田』的整車合資合作,使得『零整合一』的豐田,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加速鍵』,同時也將迎來了一波流量的爆發。
持續的爆款,穿破周期的壁壘
有了『零整合一』的鋪墊,爆款的產品自然是水到渠成。
讓人一見鐘情的皇冠,自然成為了最早一批在中國火起來的車型,隨著其三代車型(6、7、8代)的引入,一度成為了政府、企業與出租車市場的寵兒,特別是第8代車型因作為政府公務用車被廣泛應用,進一步鞏固了其豪華車的地位。而凱美瑞自2001年的第五代通過進口渠道進入國內后,更是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2006年,第六代凱美瑞正式下線,首批車型搭載特定動力組合,后續還引入混動版本,上市即巔峰,連續16個月霸榜中級車銷冠。此后的換代也各有特點,如第八代用上TNGA架構下的GA-K平臺,設計大膽,內飾美觀,價格也更親民,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而第九代在動力總成等方面進行了提升,至今仍是備受認可的家用車。
此外,普拉多在國內硬派越野愛好者心中一直有著獨特地位。2024年,一汽豐田全新普拉多正式交付,它將經典與潮流巧妙融合,低腰線設計拓寬視野,棱角分明的車身賦予駕駛者更多自信,圓燈與矩形前臉雙前臉設計,精準捕捉個性化需求……這些經典車型,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豐田汽車進入中國的60年里閃耀著,穿破了時間周期的壁壘。它們隨著時代變遷不斷進化,適應著不同階段消費者對于品質、安全、智能等多方面的需求,承載著豐田汽車與中國消費者共同的回憶,也見證了豐田在中國市場一步步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
更進一步,『在中國為全球』
如果說將產業做深做精、堅持長期主義是豐田的成功之道,那多少總結的有些簡單,對主機廠而言『內練一口氣』是必須的。而豐田能在中國持續成功,背后更多地是因為豐田深知『in China,for China』本土化的重要性,并不斷進行積極探索與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本土化發展道路。早在2010年11月,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TMEC)在江蘇常熟成立,這標志著豐田全球總部對合資企業的技術支援戰略性前移到現地。彼時,TMEC肩負著『向中國消費者提供更貼近需求、并兼顧環保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汽車產品』的重要使命,據悉,公司注冊資本為2.34億美元,總投資額預計為6.89億美元,計劃員工總數將來達到1000人規模。相比其他跨國汽車企業在華建立的研發中心,TMEC的總投資額為當時最大,可見豐田本土化的決心。隨著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時代邁進,為了匹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滿足中國顧客的需求并提升本土獨立研發能力,2023年8月,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IEM by Toyota)』。目前已經完成了 HEV(混合動力汽車)、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BEV(純電動汽車)的國產化以及 FCEV(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實證實驗等研究成果,并且正在積極進行自動駕駛相關實證實驗。同時,基于中國消費者需求,加速中國專用智能座艙的開發并計劃橫展到海外,實現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為全球』的跨越,為豐田在中國市場推出更符合需求的產品、推進技術不斷進化發揮著關鍵作用。此外,豐田也深知合作之道。
除了積極與中國一汽、廣汽集團以及比亞迪、騰訊等多方展開深度合作,更是在電動化、智能網聯、移動出行服務等多個領域共同發力,不斷整合資源,共創融合。早在2019年9月26日,廣汽集團就與豐田汽車簽訂電動化及智能網聯領域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在與比亞迪的合作中,豐田早在2020年就與其成立了合資公司(BTET),共同研發更適合中國市場的智能電動產品,目前首款純電產品bZ3已量產上市,后續還計劃推出更多合作車型。
此外,豐田與騰訊也達成了戰略合作,在2024年北京車展上,豐田正式宣布將與騰訊集團開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豐田結合騰訊的 AI 大模型、云、數字化生態等優勢能力,與自身的『軟件定義汽車』(SDV)等豐富的移動出行相融合。不僅如此,豐田在智能駕駛領域同樣積極拓展合作。車展期間,豐田中國、小馬智行和廣汽豐田的合資公司正式成立,合資公司將向中國市場投放千臺規模的自動駕駛車輛,并將這些車輛接入小馬智行的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運營平臺,提供全無人駕駛的出行服務,主要面向國內一線城市開展。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國內的網紅無人出租車頻繁在制造堵車、交通事故,豐田的Robotaxi早已開始安全運營,并真正地服務社會。這或許就是大廠與網紅之間最大的區別。另外,豐田也注重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探索,例如在2024年4月,聯合中國五礦及明和產業宣布成立一家專注于車載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的合資公司。在更早的3月,與清華大學簽署了聯合研究院第二期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在技術研發領域的合作進入新階段,不斷深化在多領域的合作布局。
六十一甲子,循環不停歇
當我們回顧豐田入華的這60年,為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很多,不僅有精益生產的技術、爆款的產品,更有完善產業鏈的寶貴資源和經驗。只是,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變革的當下,電動化、智能化已然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豐田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著新的競爭與挑戰。一方面,競爭壓力不容小覷。如今,特斯拉等行業先鋒早已憑借先發優勢,在中國市場樹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布局,給傳統汽車制造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且,在我國政策對新能源車大力支持的背景下,眾多初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市場,它們帶著創新的理念、靈活的運營模式以及對本土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使得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這無疑讓豐田在中國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也對豐田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環保意識的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經歷疫情之后,消費者對于智能化及可持續出行的需求變得愈發迫切,他們期望汽車不僅是簡單的交通工具,更要是能提供高效、便捷、環保出行體驗的智能移動終端。這意味著豐田必須緊跟市場步伐,快速響應并精準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口味與期望。
然而,在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諸多繼續前行、續寫輝煌的機遇。豐田在中國市場深耕60年,憑借深厚的底蘊和持續的創新能力,已然具備應對這些挑戰、抓住機遇的堅實基礎。從其過往發展來看,豐田在技術研發與戰略布局上一直有著長遠的眼光和穩健的步伐。比如,IEM by Toyota已經為未來產品的升級和創新奠定了技術基石。同時,豐田積極與中國一汽、廣汽集團、比亞迪、騰訊等眾多本土優秀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持續推出契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比如,為應對國內市場需求全新的BEV產品bZ3C與鉑智3X即將與消費者見面,又如與小馬智行合作的Robotaxi,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多樣化的移動出行體驗。此外,豐田豐富且完善的產品線也為其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增添了砝碼。從家用轎車領域的卡羅拉,到中級車市場的凱美瑞,再到7座SUV的標桿漢蘭達以及硬派越野的代表普拉多等,這些經典車型承載著豐田的品質與口碑,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并且它們也在不斷順應時代發展,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持續滿足市場變化的需求。在中國文化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后共能形成一個甲子的循環,即60年一循環。對于已在中國度過一個完整周期循環的豐田而言,或許『網紅』、『流量』等流行詞都是洗凈鉛華過程中的插曲,唯有務實、穩健、以技術為本,以消費者為核的初衷,才是豐田在下一個循環周期中持續成功的關鍵。
這,十分值得所有汽車人思考。